环保要闻

首页 > 环保要闻

捕捉臭氧“杀手”:治标更要治本

发布时间:2018-08-01 15:36来源:点击率:


 作者:韩扬眉 王佳雯 


“破坏臭氧层的‘神秘气体’来自中国。”近日,总部位于英国的非政府组织环境调查署(EIA)在报告中称,在聚氨酯泡沫(PU)行业,中国仍有企业非法生产使用三氯一氟甲烷(CFC-11)。

生态环境部对外合作中心工作人员介绍,环保部非常关注和重视这件事,目前正在组织全方面的科学研究、检查等一系列工作。

早在2007年,原国家环保部就发布了《关于禁止全氯氟烃(CFCs)物质生产的公告》,规定任何企业禁止生产使用包括CFC-11在内的15种物质。

明令禁止已逾十年,EIA报告中的“指控”又从何而来?

存在但并非主流

聚氨酯泡沫,尤其是聚氨酯硬泡复合材料,因保温效果好、防潮防腐、成本低等特点,近年来需求旺盛。目前,中国已成为全球聚氨酯硬泡最大的生产国和消费国。

CFC-11是生产聚氨酯硬泡原料时所添加的发泡剂。记者线上线下联系到多家发泡剂、材料供应商或生产商,他们承认,销售含氟发泡剂,“价格便宜一些”。

多位受访人士坦承,此次发现的违法行为“可能会造成我国在国际履约方面的被动局面”。

记者了解到,中国于1991年6月正式加入《关于消耗臭氧层物质的蒙特利尔议定书(伦敦修正案)》。据此,中国聚氨酯泡沫行业已于2010年全部淘汰了CFCs物质。“在行业内,不允许用CFC-11早已成定论。”中国聚氨酯工业协会副秘书长李建波告诉记者,国家对每种CFCs物质,提供了多种替代产品和技术方案,“中国处在淘汰CFC-11替代品HCFC-141b(一氟二氯乙烷)的第二阶段,后者对臭氧层破坏的程度是前者的十分之一”。

2007年5月,原国家环保部发布《消耗臭氧层物质替代品推荐目录(修订)》,CFC-11共有10余种替代品,分别用作制冷剂和发泡剂应用于家电、保温管材、烟草加工等不同产品。

在中科院大气物理所副研究员魏科看来,计划执行10多年来,替代技术更新迭代很快,在制冷剂方面比较成熟,例如空调和冰箱等家电都是无氟产品。但在发泡剂方面,替代方案有一定的过渡性,“部分替代品虽然臭氧消耗值(ODP)为0,但温室效应值(GWP)很高,全球正逐渐冻结和减少”。

“过渡阶段存在困难。”中国塑料加工工业协会副秘书长孟庆君坦承,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