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动态

首页 > 行业动态

安徽环保上市公司2022发展状况报告 ④ | 政策建议

发布时间:2023-05-23 16:37来源:点击率:

  四、政策建议

  对于2023年的市场走向,我们有如下判断和期待:

  1、加强对环境服务业标准体系建设,建立环保工程资金专项账户

  当前环保产业正在由以环保装备制造和工程建设为主向以污染治理设施运营等环境服务为核心的转型升级。未来环保市场将逐步告别工程遍地开花的“大跃进”补短板时代,进入从“看样子”到“看效果”的精准高效运维时代。近年来,受益于环保相关政策的密集出台及其配套措施的相继实施,环境服务业发展领域不断拓宽,市场潜力得到进一步释放。但目前专门支持环境服务业发展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指导文件还较为缺乏,涉及环境服务业的政策法规基本都包含在综合性环境法规及环保产业政策中,缺乏整体战略布局,部分已不能适应环保产业新的发展形势需求。环境服务企业规模普遍较小且分散,缺乏龙头企业和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骨干服务企业,影响力和市场份额不足,品牌效应薄弱,产业集群尚未形成。我会建议充分发挥政府的引导和激励作用,加强对环境服务业的扶持,完善环境保护标准和体系建设,充分利用环境法规、政策、标准等政策工具促进环境服务业的发展;在政府项目和国企项目中加大对环境服务业的支持。引导环境服务企业向差异化、专业化、精细化方向发展,培养和支持提供综合环境服务的龙头企业,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专业服务能力的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产业链梯队,发展壮大环境服务业市场。针对环境服务业企业“多、小、散”、资产运营能力弱、技术创新能力有待加强等问题,制定环境服务业整体发展规划,出台环保工程师注册工作的后续推进计划,鼓励高等院校在环境专业教育中加大实践环节的比重,从供给端加强应用型高素质行业人才的培养,保障产业可持续发展。

  因为环保项目的公益性特征明显,盈利性偏弱,对政府资金的依赖度高,企业资金链一旦产生问题,将影响保障环保设施正常安全运行的能力,存在较大风险。以垃圾循环利用为例,目前这一领域的自主研发能力弱,技术产业化、工程化能力低,从事垃圾循环再利用的企业成本高、利润低。而垃圾的收集、运输、堆存、分拣、破碎、筛分等都需要投入大量资金,因此应从国家层面进行顶层设计,在全国范围进行统筹谋划整体推进。可建立环保工程资金专项账户,通过第三方机构进行监管,确保环保资金及时到位专款专用,提高款项支付效率,保障环保企业资金正常流转。

  2、开辟“第二增长曲线”,提前布局应对产业大变局

  从2022年环保产业出现业绩惨淡的整体情况看,守着传统的业务要么吃不饱要么没饭吃,那就要寻找新的增量,一个重要的出路就是寻找“第二增长曲线”。进入“十四五”,随着污染防治攻坚战由“坚决打好”变成“深入打好”,已经有越来越多的细分领域逐步释放了出来。生态环境部总工程师、水生态环境司司长张波表示,经过几年的刻苦努力,我国的水环境已经发生“转折性”变化,中国的水环境理化指标已经和中等发达国家差不多了。未来要由“水污染防治为主”,向“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等流域要素系统治理、统筹推进”转变,力争在面源污染防治、水生态考核、生态用水保障方面取得突破。因此,“面源污染防治、水生态考核、生态用水保障”三个领域将是水务企业发力方向。

  在2023年,环保企业要想“出人头地”,在做大做强主业之外,亟需考虑开拓新的业务增长渠道。事实上,上市巨头们已意识到了这一点,包括仕净科技、伟明环保、中国天楹等在内的多家企业正抢道新能源。寻找“第二增长曲线”,有个别企业已经尝到了甜头。以格林美为例,2022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4.77亿元,同比大增60%。之所以能够取得如此亮眼的成绩,就是因为格林美的新能源业务领跑着增长,其核心产品--动力电池用三元前驱体材料的出货量超过了14万吨。未来,都有哪些新赛道有望成为环保产业的“第二增长曲线”?其中如管网、污泥、无废城市、新能源等,很多都将是“万亿级”体量的“深水蓝海”。而且相比那些已经成熟的污水、固废市场,这一领域的市场竞争格局还没有固化,给新来者留出了很大的上升空间。如果能够较早地参与其中,积累起技术、经验和品牌等,未来等到这些工作大面积铺开的时候,相关企业就能获得一定的领先地位,培育出产业增长点和发展新动能。

  3、实现“新环保”升级,向全面绿色转型的系统服务商转型

  随着“双碳”战略由制度设计转入全面落地落实,生态环保产业要由末端治理向全领域绿色化改造延伸。我国的能源禀赋决定了二氧化碳排放与大气污染物同根同源,随着末端污染治理的潜力逐步收窄,生态环保企业需要加快拓宽业务范畴和服务形态,向支撑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系统服务商转型,充分发挥支撑二氧化碳减排和生态环境治理的重要基础作用。企业首先要实现“新环保”的升级,需要从过去的单因子控制向协同控制转变,即在治理某一类环境问题时,同时考虑其他相关的环境问题,实现多污染物、多领域、多主体的综合防治,提高环境治理的效率和效果。这意味着要综合考虑大气、水、土壤等多个介质的相互影响和耦合关系,实现多介质、多领域、多层次的协同控制。同时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建立健全绿色发展的激励约束机制,形成政府、企业、社会等多方参与的协同治理格局。如在开展污水处理的同时,要进一步强化再生水利用、余热回收利用;在土壤治理领域,要在修复土壤生态的同时,恢复土壤碳库容量,巩固提升生态系统碳汇能力;在垃圾处置方面,也可探索废弃资源循环利用、余热发电供热、生物质制氢等一体化推进。其次企业要从常规污染物控制向特殊污染物控制转变。常规污染物的控制技术相对成熟,并形成了一定规模的产业模块。特殊污染物是指一些新型或难降解的有机污染物(如挥发性有机物、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等)、重金属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质(如镉、铅、砷、六价铬等)、放射性物质和生物安全风险物质(如医疗废物、动植物疫情废弃物等),这些特殊污染物难降解、难处理、高毒性、高风险,控制技术尚不完善,因此开展针对性的技术研发和工程应用,提高特殊污染物的识别、监测、预警和治理能力,才能把握市场风向标。


  结语

  疫情散去春暖花开。看安徽,今后五年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引领现代化美好安徽建设的重要时期,也是推动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建设美丽安徽的重要窗口期。安徽省生态环境厅正主动调整工作思路,大力推动“三个转变”,即由以环境污染防治为主向环境污染防治与生态保护修复并重转变,由以减污为主向减污降碳协同增效转变,由以环境保护为主向高水平保护与高质量发展协同推进转变。

  看全国,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开局之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之年,也是生态环保产业大展宏图的一年。党的二十大确定的各项任务将全面发力,“十四五”各项规划目标将持续推进。志合者,不以山海为远;道乖者,不以咫尺为近。产业皖军龙头集群唯有加强顶层设计,深化智能数字转型,在技术创新、数智互联的驱动下,携手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中奋勇扛起“安徽担当”,不辱使命不负时代,复制更多的绿水青山徽风晥韵,凝心聚力推动安徽新能源与节能环保产业迈入全国第一方阵缔造徽商新传奇!


  附:全省A股以及H股上市环保企业名单

  1、中节能国祯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创业板

  2、安徽中环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创业板

  3、同兴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主板

  4、东华科技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主板

  5、安徽皖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科创板

  6、安徽通源环境节能股份有限公司  科创板

  7、安徽艾可蓝环保股份有限公司  创业板

  8、安徽蓝盾光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创业板

  9、安徽华骐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创业板

  10、安徽元琛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科创板

  11、国机通用机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主板

  12、瑞纳智能设备股份有限公司  创业板

  13、安徽超越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创业板

  14、劲旅环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主板

  15、安徽海螺环保集团有限公司  港交所主板


  (免责声明:本报告引用企业财报数据均来源于网络,海螺环保仅采集到少量年报信息,如有出入即行删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