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资讯

首页 > 产业资讯

原创 | | 安徽环保产业发展新业态、新机遇

发布时间:2021-12-07 09:19来源:点击率:

  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是”十四五”环保工作重要战略布署,对于加快解决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努力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推动绿色低碳是一场持久战,实现蓝天碧水净土既是一场保卫战,又是一场攻坚战。任务艰巨,前进道路上还有不少难关要过、硬骨头要啃、顽痹痼疾要治。环保产业在这场战役中担负什么样的责任,是每位从事环保产业工作者值得思考的重要问题。依笔者之见:

  首先要准确定位。

  环保产业是为社会生产和生活提供环境产品和服务活动,为防治污染、改善生态环境、保护资源提供物质基础和技术保障的产业。“十三五”期间,我省环保产业已经形成具有一定规模、门类基本齐全的产业体系,环保产业地位显著得到提升。加快发展节能环保产业已经列入党中央国务院《意见》之中,强化环保产业,是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实现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由量变到质变的现实需要。在新形势下,面临统筹污染治理、生态环境保护、应对气候变化的新任务,环保产业发展面临前所未有新机遇、新挑战,需采取新思路新格局理念,培育产业发展新业态,为深入打好这场战役提供有力的产业支撑。

  其次要转变运作思维模式。

  立足“三转变”产业布局,注重从末端治理向源头控制转变,从过去的单因子控制向协同控制转变,从常规污染物控制向特殊污染物控制转变。传统环保产业将逐步由增量转入存量市场,整体规模在增加,应以核心技术、核心产品和核心服务能力为三大硬核驱动。未来十年内,我们要找准切入点,看到现存在诸多的污染源点和面短板会加速补齐,从长期来看市场依然存在比较大的空间。

  其三要围绕重点拓展市场。

  聚焦重点:一是大气污染防治存在问题突出,欠帐较多,亟待提升。环保产业要紧紧围绕这一突出问题,优化大气污染防治业务布局,选准突破口。我们都经历了大气污染防治消烟除尘、脱硫脱硝、超低排放等关键阶段,使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取得显著成效,脱硫脱硝除尘设备生产、设施运营服务、VOCs控制等产业细分领域逐步进入成熟期。“十四五”期间,大气污染防治工作进入协同控制阶段,为支撑实现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量及挥发性有机物、氮氧化物排放总量下降,臭氧浓度增长趋势得到有效遏制,细颗粒物和臭氧协同控制,消除重污染天气等防治目标。环保产业应聚焦在石化、化工、涂装、制药、包装印刷和油品储运销等行业领域,强化全流程、全环节综合治理。加大低VOCs原辅材料和产品源头替代力度,全面提升VOCs废气收集率、治理设施同步运行率和去除率,整治无组织排放,加强VOCs末端治理。推进重点行业深度治理,有序推动钢铁、水泥、焦化行业及锅炉超低排放改造,对玻璃、铸造、石灰、矿棉等行业提标改造,燃气锅炉推行低氮燃烧改造。推进露天矿山综合整治,化工、制药、扬尘、餐饮油烟垃圾、污水集中式污染处理设施等恶臭异味,加大治理力度。强化恶臭投诉集中的工业园区、重点企业治理。推进大气氨污染防控,研究畜禽养殖恶臭治理与氨排放控制措施。工业行业超低排放改造和高效运维、挥发性有机物综合治理及原辅材料和产品源头替代、涉气产业集群大气环境综合整治等领域,以及推进开展碳捕获、利用与封存技术项目示范等。

  二是围绕实现碧水市场攻坚克难,向龙头及“专精特新”企业攀登。我国水生态环境保护经历了工业末端治理与市政污水处理、黑臭水体防治与水环境综合治理等历程。水生态环境保护产业经过近40年的发展,城镇污水处理领域已步入到成熟期,县城、建制镇污水治理市场需求逐步释放。但城镇污水管网、污泥处理处置、农村污水处理等领域设施建设与维护短板突出,污水资源化、智慧水务等产业业态处于起步阶段。“十四五”期间,水生态环境保护将持续推进城市黑臭水体治理并延伸攻坚,进一步从地级及以上城市向县级、乡镇、农村扩展延伸,并要覆盖环境基础设施网络。农村厕所革命、生活污水治理、生活垃圾治理持续推进,整县推进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基本消除较大面积的农村黑臭水体。加强重点流域综合治理,以及重要湖泊污染防治和生态修复等。要持续打好长江保护修复战役,持续开展工业园区污染治理和“三磷”行业整治等专项行动,巩固对磷矿、磷化工、磷石膏库专项整治,矿井水达标排放,污水处理有效回用,母液回收处理,含元素磷废水“零排放”,渗滤液有效收集处理等。持续开展工业园区污染治理专项行动,提升污水收集处理效能。加强化工园区初期雨水污染控制。推进长江岸线生态修复,持续强化水环境综合治理。扎实推进城镇污水垃圾收集处理和工业、农业面源、船舶、尾矿库等污染治理工程。强化工业废水资源化利用,加快推进农村污水和垃圾处理处置,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有效保障重要河湖生态用水,提升水资源利用效率,强化用水总量与强度双控。长江流域太湖、巢湖、滇池等湖泊蓝藻水华爆发态势仍未根本扭转,氮磷浓度偏高,面源污染已成为影响汛期水环境质量的主要因素。针对长江保护修复难点问题强化攻坚,加强重要湖泊蓝藻水华防控,继续深化太湖、巢湖、滇池控源截污,推进退耕还林还草、退塘还湖、退房还湿,科学实施清淤固淤,加强富营养化治理及水生态系统保护修复。开展农业面源污染防治试点。水生态环境保护产业将重点向着“两极”发展,主要是向具备水生态环境综合整治实力和资产资本运营能力的中央及地方国资控股、上市公司的环保集团倾斜;向掌握核心产业技术、精细化运维能力的 “专精特新”企业倾斜。机遇市场并存,我们必须未雨绸缪,勇于融入。

  三是要抢抓净土市场这块“大蛋糕”。环保产业要创新固废治理与土壤修复新技术、新产品、新模式应用。我国生活垃圾焚烧、医疗废物处理处置行业已处于较为成熟的阶段。场地、耕地与矿山修复、环卫、建筑垃圾资源化、餐厨垃圾处理、工业危废处理处置等领域处于产业生命周期的发展期。可降解塑料行业发展需求近年来逐步释放,产业处于初始期。农业农村污染治理仍然是生态环境保护的突出短板,目前存在治污水平还不高,治理率偏低,黑臭水体整治才刚刚起步。农业面源污染物排放仍处高位,实施河湖水系综合治理不尽人意,必须加快推进。除了传统业态外,固废污染防治与土壤修复行业将在废弃光伏组件、废弃风机叶片、退役新能源车及锂电池等新兴产业固废利用与处置等新技术。分布式小规模垃圾焚烧设施、可降解塑料等新装备新产品、危废信息化、智慧环卫、“生态修复+开发”新模式新机制等方面有所突破。优先推广运行费用低、管护简便的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技术。深入开展农用地土壤镉等重金属污染源头防治行动,对涉镉等重金属排放企业,严格管控污染物排放。以矿产资源开发的有色金属、石煤、硫铁矿等矿区,以及安全利用类和严格管控类耕地集中区域周边的矿区,历史遗留固体废物,分阶段治理。加大耕地土壤酸化治理力度,推进重点地区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搬迁改造腾退地块的风险管控和修复。对土壤污染防治与大气、水、固体废物污染防治采取综合治理。推进100个左右地级及以上城市开展“无废城市”建设,做到“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实现“无废矿区”“无废园区”“无废工厂”建设的路径。提升主要农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水平,发展生态种植、生态养殖,建立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促进畜禽粪污、秸秆、农膜、农药包装物回收利用。大力发展节能低碳建筑,全面推广绿色低碳建材,推动建筑材料循环利用。

  四要为生态安全做保障,抓住生态修复重大项目及碳汇政策落地实施机遇。从上世纪70年代初到2020年,我国森林覆盖率、草原植被综合盖度得到提高。“十四五”期间科学推进荒漠化、石漠化、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和历史遗留矿山生态修复,开展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实施河口、海湾、滨海湿地、典型海洋生态系统保护修复,推行草原森林河流湖泊休养生息,加强黑土地保护,推进城市生态修复、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重大工程等。生态修复行业市场空前,潜力较大。

  五要争当治理现代化排头兵,提高环境监测技术水准。“十四五”期间,将建立健全基于现代感知技术和大数据技术的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实现环境质量、生态质量、污染源监测全覆盖,补齐细颗粒物和臭氧协同控制、水生态环境、温室气体排放等监测短板。总体而言,生态环境监测领域产业规模相对较小、高端环境监测设备市场占有率不高,将重点发展光谱仪、质谱仪、色谱仪等高端分析仪器,突破环境监测卡脖子技术,温室气体监测、地下水监测、重金属快速监测等技术,以及服务于溯源、预警、决策的智慧环境监测体系。

  环保产业为生态环境保护提供着技术、产品、资金、人力等产业供给,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重要力量。环保企业找准位置,优化战略,深耕业务,助力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为实现蓝天白云、清水绿岸、清洁沃土、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贡献一份力量。